首页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最新公开信息 依申请公开 规章制度 学校主页 校园信息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浙江农林大学“十三五”规划纲要 浙农林大党〔2016〕7号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19/04/24 16:22:44阅读次数:次】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一)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对接社会需求,高校职能充分发挥

   (三)推进学校转型,创业破冰成效初显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带来的机遇

   2.高等教育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3. 浙江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带来的机遇

   (二)面临挑战

   1.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2.高等教育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3.学校转型升级与自我发展带来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崇尚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1.建设一流学科

   2.集聚高端人才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5.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注重协调发展,优化办学结构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三)倡导绿色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1.坚持生态化育人

   2.坚持学术创新生态取向

   3.坚持低碳循环的生态校园建设

   (四)厚植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1.加快学术创业步伐

   2.推进校地深度合作

   3.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五)推进共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建,提供思想组织保障

   (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全面统筹协调,提供办学资源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我校实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目标的关键期。为贯彻落实《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浙江农林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系统谋划“十三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依据国家和浙江省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对学校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分析,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确立了“到2020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愿景;明晰了“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以此服务与引领社会”的办学使命;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思路、阶段目标以及“1030”战略重点领域。

 

根据纲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强战略引领,完成创业型大学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架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从教学型向创业型、从学院向大学转型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章程》,推进两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具有浙江农林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了“基于学科、二级管理”的学校体制,形成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干部能上能下和以十大研究中心为载体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完善了基于学校发展战略的绩效考核体系。探索教授治学,选举产生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并制定章程。开展基于学科发展的预算改革,实行公用房管理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绩效,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激活学科组织,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获批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数量达到8个。硕士学位点快速增长,一级学术型硕士授权点从6个增加到10,二级授权点从26个增加到4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从10个增加到15个。

 

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五年来,学校累计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近亿元,引进专任教师243人,新增校特聘教授以上高层次人才2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能力培训日趋规范化专业化,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分类聘任和考核评价体系,人才队伍活力得到激发,人力资源效益得到提升。

 

坚持开放办学,拓展交流合作。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地、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与加拿大UBC大学合作开办林学项目,与国家汉办合作举办孔子学院,获批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800余名学生参加学分互认、交换生等项目,在校留学生人数增长一倍。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共建非洲农林研究院,申获欧盟援助、国家教科文卫重点引智等项目。

 

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建成诸暨校区,办学空间获得拓展,独立学院顺利搬迁,完成衣锦校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完成主要业务系统集成。

 

(二)对接社会需求,高校职能充分发挥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初步构建了适应浙江省产业发展与学校战略重点的两类十大专业群,生源质量连创新高。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一级学科获博士授权点并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获教育部首批“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项,“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1个。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构建立体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科生、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90%以上。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需求,协同创新成效显著。推进实施“1030”战略,整合科研资源,组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新增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年度发表 SCI论文超过250篇,科研六大主要指标均取得“翻一番”以上的业绩,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山区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在50多个县市区实施了环境整治、美丽乡村规划、生态休闲旅游等各类项目1800余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1500余项次,产生经济效益200多亿元。获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浙江农民大学挂牌我校,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三)推进学校转型,创业破冰成效初显

 

按照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加强战略引领,编制了十年发展规划,成立了发展战略管理处、创业处、社会合作处等部门,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初步构建了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治理体系。

 

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浙江现代农林业的未来领军者”,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生态类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成立集贤学院和村官学院。加强生态、创业特色文化建设,推进省文化校园建设试点,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3项。

 

加强创业机制探索,出台鼓励扶持学术创业、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及创业业绩评价等政策制度;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了创业孵化园和现代农林科技园;强化校院两级联动机制,培育组建师生创业团队;规范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推进校办企业转制和资质提升;实现学术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首例对接,合作企业入驻青山湖科技城,学术创业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带来的机遇

 

2010年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以此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办学使命。不仅顺应了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而且契合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符合浙江省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发展方向,学校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战略选择,未来发展将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2.高等教育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新常态,未来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正受到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空前重视,高校将可能拥有更多办学自主权,教育作为公益性服务也将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进程。中国努力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政府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目标,高校发展将得到更多支持。我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凝练“1030”发展战略重点,较早地践行高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办学特色已初步彰显。学校积极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水平正逐步提升,办学自主权的扩增将有力推动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造性的办学实践不仅契合高等教育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也为迎接新常态下的各种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3.浙江省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带来的机遇

 

浙江省将在“十三五”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进一步整合空间布局,构建多元的创新空间,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城西科创大走廊是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重大战略平台,有我校和浙大、杭师大等高校,有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一批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金融机构,具备了打造全球人才创业新高地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体制优势。我校处于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在主动融入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基础上,紧抓机遇,深化与园区企业、高校的广泛合作;瞄准大走廊区域的建设与发展需求,调整学术创新方向,集聚学术力量有的放矢,可有力推动我校社会合作与学术创业再上新台阶。

 

(二)面临挑战

 

1.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当今社会,国际国内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和深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境治理、高端制造、互联网+等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的科技和人才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我校作为以“农林、生态”特色定位的地方农林院校,必须应对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肩负起推进农林业现代化和生态建设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学校“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资源获取从依赖政府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期待通过学术创业实现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必须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响应。

 

但是,学校目前的学科专业结构与浙江省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存在错位,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同质化现象明显,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尚有距离,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作为学术创业资本的创新成果匮乏,创业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距离2020年初步建成创业型大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相对于办学使命来说,学校在浙江生态建设中的贡献度不高、影响力不够。

 

因此,如何增强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是当前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等教育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从过去单一由政府拨款,逐渐走向多元化,受教育者的投入比例增长,期待的教育收获更高,也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作为一所更名大学仅五年、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地方农林院校,学校面临国内外高等教育更加激烈的竞争。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中,我校没有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30%。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10所农林院校、浙江已有8所省属院校有1个或更多学科(领域)水平进入ESI1%,而我校尚待突破。

 

浙江省对高校拨款强化办学绩效核算,我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排名并不理想。浙江已经有5所高校列入省重点高校行列,重点高校竞争异常激烈。根据麦可思、省评估院的调查,我校毕业生对教育收获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有待提高。2017年浙江省高考改革,生源竞争从学校之间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我校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类专业,招生改革后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创业型大学受到更多关注,但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定位,在主流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与政府在办学资源的配置中会仍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未来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学校转型升级与自我发展带来的挑战

 

学校“十二五”期间已经完成了创业型大学的顶层设计,开始从教学型向创业型、从学院向大学转型。但是,学校处于建设创业型大学起步阶段,转型升级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对战略愿景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实现建设创业型大学目标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目标相匹配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事业之间的协同和融合不足,知行不一、学用不一、形神不一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亟待有效落实,优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经费和精力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紧缺,师资集聚度较低,人才资源竞争加剧,引进成本持续攀高;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和支撑政府决策的原创性成果亟待培育,1030战略还需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校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办学经费紧张,支撑条件不足,人财物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办学绩效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两山”理论,主动对接浙江省委战略部署,履行学校办学使命,实施“全面提升内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创业、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建设,显著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位居全国省属农林院校前列,实现领军人才的重点突破和青年英才的有效聚集,争取ESI1%学科突破,3个一级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列入省重点建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省高校分类考核中进入教学研究型高校前列;有效对接和支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与学术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业收入显著增加,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 

  • 附件【附.doc】已下载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浙江农林大学官方微博:
信息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规划计划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学生工作
干部人事
财务管理
基建资产
创业工作
监督工作
群团工作
社会服务
对外交流
校园安全
公共服务
其他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公开网  |  网址: HTTP://XXGK.ZAFU.EDU.CN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校长办公室  邮编: 311300  |  联系电话: 0571-63732700  传真: 0571-63740666  |  电子邮箱: xb@zafu.edu.cn
建议您使用 1280*800
及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