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学校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专题审议“十四五”学科专业布局规划。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希主持会议,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月琴、吴家胜、徐爱俊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沈希指出,学科专业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载体,编制“十四五”学科专业布局规划,要结合当下、面向未来,既要站在学校六十余年学科专业变化发展方位,也要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历史变革,需要对学校和兄弟院校目前学科专业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省区域各类规划反复研究,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仔细研读。
沈希表示,编制“十四五”学科专业布局规划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解放思想、面向区域特色布局新学科新专业。要看到新方向、了解新变化、寻找新交叉、创造新模式,努力打造一、二、三产相融相通的新的学科专业链,以更广阔的胸怀引领经济产业发展,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二是展望未来、努力打造“三圈”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要结合办学优势与特色、经济和社会需求发展趋势、学校积淀与历史传承三个“圈”,思考学科专业结构与发展方向,以“增、转、改、定、评”五个步骤来调整相关学科专业;三是聚焦一流、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构建学科专业群。要建立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助推优势特色学科冲刺国家一流。
沈希强调,编制“十四五”学科专业布局规划,一要形成共识,以师生成长发展和提升师生获得感为目标,推动学科专业更好发展;二要凝聚智慧,在学科专业既有框架下,将思考前瞻性和操作审慎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三要坚持教授治学,充分听取教授意见,不仅要以研究性的思维看问题,更要有教育家育人的情怀,跳出固有思维思考学科专业布局。
会上,学科建设专门委员会和教育教学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别汇报了“十四五”学科学位点布局和专业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与会委员们对规划进行了充分研讨,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蒋超、刘超/文 学科办学生助理 戚全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