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最新公开信息 依申请公开 规章制度 学校主页 校园信息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农林故事·学生篇】黄浩隆:爱心捐献“生命种子” 点亮他人希望之光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20/05/29 10:57:53阅读次数:次】
 

5月19日,在浙江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室里,红色的血液缓缓从身体抽离导入无菌管道,经过红细胞分离机“作业”后,造血干细胞一点点往采集袋里“集结”。经过近四个小时的等待,我校金融工程162班黄浩隆成功捐献264毫升造血干细胞。不知受捐助者的姓名,也不知对方身在何处,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就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从此“血脉相连”。

当天,黄浩隆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往北京,用于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点亮他人希望之光。恰巧,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这一天,是黄浩隆同学的农历生日。他用这种特殊而有意义的方式,庆祝自己的农历生日,也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播种善行,用爱构建生命桥梁

黄隆浩在广东佛山的一个温馨家庭中长大。他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中,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中早早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要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这使得黄浩隆从小就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养成了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品质。

2016年,黄隆浩进入浙江农林大学,开启大学生涯。“一来到学校,我就被这里浓厚的学风和良好的育人氛围所感染。”他说,“学校重视思想教育,鼓励我们通过各种平台志愿奉献,还将‘志愿者时长’纳入‘思政学分’体系,作为学生毕业指标之一。每年学校都会涌现出很多助人为乐、志愿奉献的优秀榜样,使我受到很多正面引导和鼓励。”

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影响下,黄浩隆成为了十足的“热心肠”。大一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临安中医院的志愿者,主要做引导服务工作,医院里有一些老人不知该怎么挂号,黄浩隆就主动上前帮忙。大二从城市管理专业转为金融工程专业后,他不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辅修日语二专,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学。他的室友,金融工程162班王一帆说:“黄浩隆转专业来到我们寝室后,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总是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我们相处的很融洽。”

大二时,黄浩隆和寝室成员一道参加了学校里的无偿献血活动,并留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学校每次都有很多同学自发无偿献血,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2019年11月,正在准备期末复习的黄浩隆,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希望他能捐献造血干细胞。黄浩隆楞了一下,经过多次确认,他才反应过来是接到了来自中华骨髓库浙江省分库的电话。

“没想到能配对上,也没想到这么快。” 黄浩隆觉得挺幸运,也有些意外。工作人员告诉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完全自愿的,可以好好考虑。但是黄浩隆很快就做了决定:捐!必须捐!他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如果能帮到别人,能够为挽救他人生命出份力,是件好事。”

让爱先行,为生命的延续开路

热心低调的黄浩隆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担心最后捐献不成功,没有和家人和学校说。

今年3月份,黄浩隆进行了高分辨率配型,配对成功,基本确定要进行捐献以及捐献进程后,黄浩隆才把捐献骨髓的事情,告诉给了父母。一开始父母有些顾虑,“我父母刚开始也不清楚是什么样一个过程,担心会对我的身体有大的影响。”为了打消父母的顾虑,黄浩隆专门向红十字会了解相关细节,学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捐献流程后,向父母普及相关知识,并尝试做思想工作。“了解情况后,我的父母还是很支持我的,我的同学、老师了解情况后,也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黄浩隆于5月15日入住省中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在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前的四天准备时间里,每天都需要注射动员剂,使捐献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注射动员剂是有副作用的,那几天,黄浩隆身体经常不适,但并没有让他有丝毫退缩,他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现象,咬咬牙,几天很快就过去的,那时候就能帮助到一个人,这很值得。

直到临安红十字会发来了公函,黄浩隆的事迹才被学校知道。“我当时吓了一跳,那时候我对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后来了解清楚捐助过程后,才稍稍放下心来,觉得黄浩隆同学大爱无疆、志愿奉献的精神真了不起。”黄浩隆的辅导员丰文静说。在丰文静的眼里,黄浩隆一直是个积极向上、脚踏实地,但又有些内敛的男孩子,平日里安安静静做事,学习也不用太让人担心。

因为黄浩隆是应届毕业生,原本这段时间学校刚好要进行毕业答辩。好在黄浩隆早就在导师指导下,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学院得知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后,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同意黄浩隆以论文审核代替现场答辩,并帮他办理了各种请假手续,以促就此次善举。

积极向上,让善举持续传递

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患者。而对于捐献者来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一般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

5月19日下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的黄浩隆还有些虚弱,但是情绪非常好。他说:“虽然不知道捐助的对象是谁,但是于这么多人之中,能匹配成功HLA,是一种不小的缘分。真心希望对方可以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5月22日,适逢黄浩隆同学阳历生日,他顺利返校。学校、学院以及临安红十字会代表共同举办欢迎会,并为他庆祝生日。黄浩隆表示:“能够帮助别人很开心也很幸运,很感谢临安红十字会、学校、学院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在医院里认识了很多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后将会继续积极投身相关的公益事业。我也会尽快调整身体,争取顺利毕业,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直以来,黄浩隆始终以积极向上的面貌经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此次捐赠造血干细胞,在校园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让许多人深受感动和鼓舞。工商管理162的李佳璐就是其中一位,她说:“黄浩隆一回校我们就去看望他,欢迎他回家。他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把志愿奉献的精神延续下去。”

目前,黄浩隆提交的论文已经通过评审组审核,毕业事项也已准备妥当,并且还在广东的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他打算接下来一边累积工作经验一边锻炼英语,为考翻译学的研究生的梦想继续努力。

一直以来,我校青年师生都十分踊跃的献血,每年献血人次数以千计,不少学生还并留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黄浩隆为浙江省第563例,也是浙江农林大学第三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不仅仅是挽救一个生命,更能撑起一个家庭。用一份善行鼓舞了许多善心,这或许是黄浩隆最高兴的事。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者的行列里,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黄浩隆说。

(新闻中心 郭碧玮 校学生通讯社 王媛 尚春鹏 吴伊雯 傅澳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浙江农林大学官方微博:
信息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规划计划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学生工作
干部人事
财务管理
基建资产
创业工作
监督工作
群团工作
社会服务
对外交流
校园安全
公共服务
其他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公开网  |  网址: HTTP://XXGK.ZAFU.EDU.CN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校长办公室  邮编: 311300  |  联系电话: 0571-63732700  传真: 0571-63740666  |  电子邮箱: xb@zafu.edu.cn
建议您使用 1280*800
及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