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浙江日报》以《色彩大师返乡开启别样人生——晨晓:最美应是故乡色》为题,报道了我校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晨晓。文章介绍了旅居国外30多年的著名艺术家晨晓回到故乡,加盟我校暨阳学院,释放乡愁、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教学、培养“应用创业型”人才的故事。
(晨晓老师演讲照)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色彩大师返乡开启别样人生——晨晓:最美应是故乡色
绅士帽,红毛衣,走路脚下生风。50多岁的艺术家晨晓,活力满满。
在艺术世界中,一提起晨晓这个名字,往往离不开他笔下那丰富的色彩。高饱和度、符号化的作品,为他在西方开拓了一片天地。如今,旅居国外30多年后的他,跨越半个地球,从新西兰回到故乡诸暨,出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从此,故乡大地的一片绿意中,有了令人惊喜的绚烂色彩。
日前,我们跟随晨晓的步伐,走进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来到山下湖镇,探寻他给故乡注入的“新色彩”。
克服色弱徜徉色彩世界
校园静悄悄的,教学楼的一扇窗户透着光亮。刚从北京参加完活动回到诸暨的晨晓,伴着轻柔的音乐,蘸着鲜亮的颜色,在画布上肆意挥洒。不一会儿,一朵朵绚丽的荷花跃然眼前。
色彩是晨晓作品中最大的特征,时而明丽,时而深沉,展现的是他作画时的情绪。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他患有色弱,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我看到的鲜红色,在您眼里是什么颜色?”
“就是鲜红色!”看记者不解,晨晓又解释说,“我看到的色彩肯定和你看到的不一样,但我知道在你眼里是什么颜色。”这种“不一样”,在他看来是天赋,也更是一种优势。
而30多年前的他,曾为此迷茫、徘徊了很久。18岁时,不甘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做木匠的他,决定重拾儿时爱好学习绘画。本以为能离向往中的色彩世界更近一些,但色弱这个现实障碍,却让他与艺术院校“绝了缘”。
放弃,还是继续?抱着出去闯一闯的心态,1986年,怀揣着100美元、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讲的晨晓,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箱和油画箱,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后又辗转到了新西兰。
身在异国他乡,他在街头用国内当时流行的线描画为游人画肖像,几天下来却无人问津。没办法,他厚着脸皮问了旁边的画家才知道,那时候的澳洲人,喜欢的是素描、平面构成,而非线描画。
这个经历彻底打开了他的作画思维,也为他带来了市场。渐渐地,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外壳中,他用色彩找到来自东方的独特内核:用“你”理解的方式去描绘“我”的故事。中西方艺术在他的色彩里融为一体,风格越来越鲜明,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在多个西方国家举办过作品展。
但走得再远,成就再高,他也放不下家乡。去年10月,晨晓婉拒国内多所名牌高校的邀请,毅然回到家乡担任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不久后,他和学院接到的第一个“活”,就是山下湖镇大地艺术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释放乡愁扮靓故乡风景
绵绵春雨透着丝丝凉意,诸暨市山下湖镇政府会议室内却热火朝天。
“本着‘不大拆大改’的原则,把村里的房子划成片区,每片一个主色调、一组颜色。外墙贴了瓷砖的不动,其他需要粉刷的,色彩就跟着瓷砖走,再对周边环境稍加修饰,让它们自然融合……”大屏幕上,一张张原图和效果图闪过,晨晓把整体规划思路,耐心地向该镇相关负责人作介绍。
“晨老师,那户人家什么时候同意把外立面上的水管改道的啊?”在讲到某片区的色彩设计时,镇党委副书记张琪插话道。几天前去做工作时,村民还不为所动。
“昨天我又去了一趟,跟户主详细讲了外墙画上色彩后的效果。可能看到设计图后,他心动了。”晨晓的笑透露着一丝得意,“然后我就跟他提出了这个‘交换条件’。”
自从承接山下湖镇的项目后,在村子里转一转,到村民家串串门,就成了晨晓的日常。如今,哪几栋房子旁边有池塘、哪个路口有荒地,他都了如指掌,和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没什么两样。如果可能,他还想了解这里的每一方池塘、每一片田地和每一个人。这样,画在这片土地上的色彩才会有它独特的个性和灵魂。
一说起山下湖,很多人脑中浮现的肯定是珍珠。在最初设计色彩时,晨晓融入最多的,就是珍珠的色、质、形,比如,晶莹透亮的珍珠雕塑,五彩斑斓的村居,亮眼夺目的标志景观,等等。但他的色彩设计中,还多了一抹乡情。
游历过60多个国家的晨晓,把每一次穿梭在村道村居后从心底溢出的情感,投射在多达几百张的色彩设计稿上。今年大年初四,晨晓独游山下湖。烟雨濛濛,屋前的红灯笼、空气中弥漫的饭菜香、耳边传来的欢声笑语,让刚从新西兰回国的他仿佛回到了儿时。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这种穿越时空的体会,也让他对自己起草的策划方案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希望可以用色彩画出儿时的快乐,画出一种能在山下湖寻找到的乡情。”
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创意
听说2019年在义乌举办的婚纱影楼用品交易会暨春季画框展只剩下最后一天,晨晓匆匆吃完午饭就赶往义乌。
“想去给学生订几台机器,用来切角、打钉、雕刻、烧焊等。”高路公路上,好不容易空下来的他,和记者谈及了此行的目的。
区别于自身创作的天马行空,晨晓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思考更为现实。结合自身定位,经过多番商讨,这个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被定为“应用创业型”。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将自己的设计更好更快地“卖出去”。
为了清晰传递这种理念,晨晓和学生们一起策划并设计了一场名为“美的世界·穿越时空”师生艺术作品展。除展出晨晓的40多幅代表作品之外,“色彩衍生艺术品”板块还汇集了学生们的巧思。他们将晨晓绘制的色彩应用到生活小物上,如碗碟、服装、靠垫、拎包、手机壳等,让人眼前一亮。
正是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晨晓萌生出给学生们打造工作间的想法。以前,学生们打样时,很难找到愿意接单的工厂,即使对方同意,耗费的时间也太长。晨晓知道,艺术创作灵感来之不易,如果不及时付诸实践,它便很快“说再见”。于是,配齐各种机器,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木工、缝纫、焊接等工序将灵感转化为实物,是他目前最着急的事情。
“这种宽度的木头,是什么材质的?”“送个电泵,这两台机器我就都买。”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逛了两个多小时,晨晓的微信上加了10多个好友,上衣口袋里装着一沓名片,手提袋里装着一堆产品说明,为的就是早点为学生建成工作间。
在晨晓看来,美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需要贴近普通群众的。他还决定,把自己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免费给学生们使用。“无论是在公司上班,还是自己创业,他们都可以无偿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上。”他说。
晨晓简介:
晨晓,男,1956年生于杭州,著名艺术家,现任我校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杭州市公共外交协会理事,新西兰杭州联谊会会长等。晨晓已在全世界举办了40余届个人画展,其多件作品被新西兰国会、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收藏,他的大量画册和作品在海内外出版。2015年起,晨晓在杭州、厦门、天津、宁波、青岛、诸暨等地举办拥抱自然等主题作品巡回画展,唤起人们环保意识,推动祖国绿色事业发展。
(新闻中心 综合)